2017年是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。东风路南段、永定路东段快速化改造竣工通车,实现了市区交通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历史性跨越,海陵到高港只需11分钟,海陵到姜堰只需15分钟,至少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时间,对加速城区融合发展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。运河路(东风路—海陵北路)接通、吴陵路接通、凤凰东路改造、迎春东路改造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设先后竣工,城市毛细血管进一步畅通。我市历史上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248.8米高的“苏中第一高楼”,完成土建工程和外立面幕墙施工,即将聚集纷至沓来的精英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。全国首个以古井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古井博物馆建成开放,钱桂森钱存训纪念馆顺利开馆,为文化名城建设再添新亮点,也标志着稻河古街区保护复兴项目画上圆满句号。
2017年是生态文明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。围绕“彩色化、珍贵化、效益化”的总目标,扎实推进“1213”绿满泰州专项行动。全面完成周山河景观提升工程,周山河十里长廊风景如画,为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提供了壮阔舞台。凤凰河景观提升工程基本完成,率先使用人工浮岛,采用生态浮圈、种植篮等栽植多种水生植物,丰富景观效果,营造亲水近水的滨水空间。东风路、永定路以及S231绿带建设进入扫尾阶段,完成祥泰公园、玉堂游园等7处公园游园建设。实施凤凰路绿化提升工程,以最快速度将银杏树换成较大规格的梧桐树,充分融入吉祥文化,渲染了“凤栖梧桐”的神韵,解决了该路段困扰多年的银杏树种生长缓慢的问题。泰镇高速泰州东、大泗互通两个城市出入口景观改造项目正在抓紧推进,确保今年旅游节前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朋。市区新增绿地面积400万㎡,是过去一年绿化增量的4倍,也是我市历史上绿化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。
2017年是民生实事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。完成新开工保障房10510套、基本建成9238套,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2%、184%。上争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贷款74.92亿元,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7336户。完成30个老旧小区“微整治”,维修道路12.1万㎡,改扩建停车位3200个,改造管道燃气1418户,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。首次开展老楼加装电梯改造,选取3个小区进行试点,解决老旧小区居民“上楼难”问题。房屋医保扩大到103个小区,让4.2万户的房屋维修有保障。完成9条黑臭河道整治,铺设污水管网近100公里,改造老旧供水管网4公里。制定雨污分流两年行动计划,市区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污泥处置场投入试运营。完成市区15处低洼易淹易涝片区改造,并经受住多场暴雨的考验。对市区近100处积水点进行整治,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,在市政排水设计中充分融入“海绵城市”的理念,有效缓解积淹问题。
2017年是城乡融合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。在全省率先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策划和研究,经过不懈上争,我市有5个村入选首批省级试点,4个村入选第二批省级试点,在全省率先选择10个村为市级试点,连同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,形成了“1+9+10”的总体布局。构建了“335”工作机制,即建立部门责任清单、任务清单、项目清单“三张清单”,落实人、钱、现场指挥部“三个到位”,严格执行每周例会、现场指挥、部门挂钩、专家指导、督查通报等“五项制度”,形成了省市级试点联动塑造、梯次推进的新模式,推进机制、建设数量和建设进度全省领先。加快小城市建设,黄桥、戴南成功申报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。完成剩余的12个乡镇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,首次实现管道燃气达镇全覆盖。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,14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通过市级验收,指导7个村成功入选第二批省传统村落保护项目。
2017年是行业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。一是全面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。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2017年对房地产市场进行3次调控,与物价部门联合出台房市“泰5条”,对个别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和个人炒房行为进行了遏制;发布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住房销售行为的通知》,落实商品住房明码标价、严禁期房转让、捆绑车位销售等行为;联合物价、国土部门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》,提出了“市区购买商品住房未满2年的,不得上市交易”等16条具体举措。通过一系列举措,将市区房价控制在1万元左右,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。同时,首创房地产政策研究中心,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研判房地产市场走势。建立存量房交易中心,网签备案存量房交易5406笔,监管金额2.13亿元。加强房产中介备案管理,实行挂牌上岗,有效整治房地产中介市场乱象。二是着力规范工程建设市场。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,严格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责任,强化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。全面推行工程质量星级评价体系,变工程质量监督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,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成效。积极探索“预选投标”、“评定分离”等新方法,全面实施电子化招投标,全年完成832个标段招投标。实行竣工验收备案“全程代办”制度,全年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86份,建筑面积324万㎡,总造价62.3亿元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6.9万㎡,新增节能建筑694.5万㎡,累计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465.1万㎡,其中绿色二星级以上设计标识项目366.3万㎡,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。全年处理装饰装修举报件465起,处理率100%,工程类移交件261件、立案136起,结案率100%。推行安全生产“联责联管”,管工程必须管安全,管行业必须管安全,管执法必须管安全。三是不断提高建筑业实力。2017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8亿元,同比增长9.1%,入泰州库税收40.24亿元,超额完成年度税收任务,同比增长6.29%。锦宸集团、泰兴一建、中城建十三局、正威科技4家企业成功晋升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,晋升数量为历年之最,目前特级资质企业已达7家。新晋一级资质30项,二级资质147项。获得参建“鲁班奖”1项、国优2项、省级优质工程奖41项、获发明专利15个、主(参)编国家标准1部、国家级QC成果奖3个。四是稳步推进标准化管理。制定出台《<泰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>实施细则》,房屋安全管理法制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工作模式基本形成,其中,老楼危楼排查治理、危房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等均在全省保持领先。《泰州市绿化条例》正式实施,绿化的规划、建设、保护、管理等工作有了制度遵循。加快市区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,对503万㎡绿地、3.68万株行道树、60株古树名木进行动态监管,全面提升管护效率。参加国家课题“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研究”,荣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。大力推行“三档合一”工程,不断提升城建档案信息化水平,城建档案馆被评为全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。加快《泰式民居》编研,制定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档案导则》,不断拓展城建档案的服务领域。同时,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办法》、《招投标评定分离操作细则》、《市区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办法》、《关于支持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意见》等多个管理措施的出台,使行业管理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发展的要求。
2017年是改革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。全国首创“大数据O2O审图新模式”,通过“网上跑、联合审、不见面”,将传统审图40个工作日压降至7个工作日,提高效率100%以上,每年还能节约社会成本1000万以上,实现了施工图审查划时代的革命。全国首创住房诚信保障管理体系,有效破解公租房“退出难”问题。创新“共享执法”新模式,充分运用大数据,做到执法要素互通、执法队伍聚集、执法过程公开,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。这三项创新均被住建部发文向全国推广,在全国也比较少见。全面落实“135”微修快速反应机制,做到小损坏1小时、中损坏3小时、较大损坏5小时完成维修,实现老百姓反映的问题“不过夜”。建成“阳光征收”信息平台,实现征收补偿安置全方位、信息化监管,市区8100套、87万㎡的安置房源完成录入。建立智慧城建项目管理系统,对市区所有重点城建项目工地实行“智慧化”管理,实时监控每一个城建项目的建设进度、工地安全及现场环境质量。成立“泰房安”专家助企服务团,指导企业开展房屋安全鉴定,帮助150家企业顺利补办两证,盘活固定资产30多亿元,实现企业融资近15亿元。开发“泰优居”智慧物业APP,向居民提供房屋医保、共享车位、滴滴快修等服务,实现小事不走大循环。“互联网+”报价云平台“泰聚材”正式上线,为各建设主体工程造价控制和比选参考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。